t1458p188

不查不知道,一查吓一跳!曹德旺给寺庙捐的钱居然有5亿,估计他自己做梦都没想到,这

不查不知道,一查吓一跳!曹德旺给寺庙捐的钱居然有5亿,估计他自己做梦都没想到,这些捐出去的钱,恐怕大部分都进了方丈的口袋吧?本来是想捐给佛祖做善事的,结果佛祖没收到,这样一来,佛祖还能保佑他吗? 主要信源:(新浪财经——曹德旺的刷新故事和底色;钛媒体——不止少林寺,揭开寺庙的“赚钱密码”) 曹德旺是福耀玻璃的创始人,一个在商界摸爬滚打多年的大人物。 他有过一句话挺有名的:不要光看人穿了袈裟就当成和尚,更别提认他当师傅了。 这句话,是他几年前说出去的,当时就让不少人琢磨一番。 曹德旺这个人,做生意挺有一套,把福耀玻璃做到全球知名,专做汽车玻璃的那种。 生意场上压力大,他有个习惯,就是到寺庙里烧香拜佛,找点心理安慰。 他觉得佛教里的道理能让人心平气和,特别是在商海里浮沉时,有个寄托好扛住压力。 这种信仰不是光挂在嘴上,他真金白银地投入过。 2016年的某一天,曹德旺到福建莆田的万佛寺走了一遭。 那地方破败得很,屋檐漏水,墙壁裂缝,香火也稀稀拉拉的。 他看在眼里,觉得挺心疼,一来寺庙本该是清净的地方,二来佛教是他自己信的,总不能眼看着衰败。 他就琢磨着出点力,最初盘算捐个2000万元,算是尽份心。 可活儿干起来,问题一个接一个冒出来,修屋顶、换瓦片、整地基,越挖越深,追加的钱像流水一样。 前前后后总共砸进去了4亿元,这可不是小数目,搁谁身上都得肉痛。 曹德旺想着,这笔钱不光修庙,更是积德行善的好机会。 在商场上混,挣了钱回馈社会,既是功德,也是给自己心里添点踏实。 再说了,万佛寺修好了,信佛的人来这儿寻个安宁,他觉着这笔账算得值。 就在他捐完钱没几年,外头传出一档子事儿,和少林寺的一个和尚释永信有关。 这位释永信早年出家,当了少林寺的方丈后,名声挺响的,有人叫他“佛门CEO”。 可官方一查,问题大了。 他被调查了,戒牒也注销了,这就算除名了。 消息一出,网上炸锅,有人嘀咕和尚咋比生意人还精,但这消息放出去后,就一带而过,大家关心的焦点还在曹德旺身上。 曹德旺听说这种事后,心里肯定五味杂陈。 他捐那5亿元是为行善的,修庙积德嘛。 可释永信那档子事儿,说明有的寺庙变了味,钱没用在正处。 这让人联想到一个普遍问题:现在的寺庙,不少都搞成商业摊子了。 比方说少林寺,据公开资料显示,它一年进账好几个亿,票卖得贵,武僧表演也收费,还涉足地产、影视。 中国佛教协会在2018年的报告里提过,有的寺庙管理混乱,钱花得不清不楚,该用在修庙、养僧人的地方,部分被歪道用了。 曹德旺的捐款虽说是给万佛寺,但整个大环境这样,他免不了担心自个儿的心意打水漂。 他信佛信得深,平时生意压力大时就跑寺庙里静一静,盼着善举带来好报应。 可现实告诉他,行善不一定结善果,因为善款落到不该落的手里,那因果就被搅乱了。 他作为实干人,白手起家打拼出来的,讲究个实干精神。 以前晚上睡不着,就到庙里想心思;现在,这事一出,估计他又得熬夜琢磨,自个儿的4亿块是不是白花了,会不会成了人家乱花的垫脚石。 寺庙该是清净修心的地方,结果成了有些人的摇钱树。 曹德旺的遭遇就像一面镜子,照出这个毛病。 他捐钱是想帮寺庙重拾本分,可商业化太猛,让真正需要帮忙的地儿反受牵连。 一个老板辛苦挣来的钱,怀着好意捐出去,结果遇上这种尴尬,心里那份落差可想而知的。 不过曹德旺不是毛头小子,商场上摔打多少年,知道现实不如意。 他信佛的根子深,就算闹出这些事,恐怕他还会去寺庙烧香拜拜,毕竟那点信仰是心里的柱子。 但他的经历提醒大伙儿,行善也得擦亮眼,别光看袈裟就以为是真修行。 曹德旺自己的话,“不要看穿了袈裟就是和尚”,如今听来,真是一语成谶。 他这样的人,靠努力把企业做强,回过头来想为信仰做点事,却碰上这茬,那心里头翻腾的滋味,够他喝好久的苦茶了。 好在,他性格稳实,没把事想极端,继续往前走,该烧香烧香,该行善行善,只是多了份警醒。 对此您怎么看呢?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“关注”,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,感谢您的强烈支持!